自由锻是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锻造工艺,它使用简单的锻压设备和一些通用工具,在上下砧块间对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合乎要求的组织性能的锻件。它的特点是:生产准备周期短,应用范围广,适合于新产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大型锻件的批生产有时也采用自由锻制造。
另外,自由锻虽然不需要专用模具,生产成本较低,但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包括:镦粗、拔长、冲孔、扩孔、切断、弯曲等。
镦粗是使坯料高度减少、面积增加的一种锻造工序。它常用于原始坯料直径较小而要锻制横截面积较大的锻件(齿轮毛坯、饼坯、法兰盘毛坯等),也用于锻环冲孔前的辅助工序。其作用为:
(1)改变铸造组织,提高合金力学性能的预锻工序;
(2)提高下一步拔长时的锻造比的预备工作;
(3)在制造环形锻件时,作为冲孔工序前的预镦工序;
(4)作为制造盘形锻件的制坯工序。
1 镦粗时金属内部的变形区域
塑性变形时,变形体内任一质点金属的流动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进行。影响金属流动的因素有:变形金属与工具接触面上的摩擦、工具与变形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坯料的化学成分、组织和温度的均匀性等。镦粗时,变形区内金属的应力状态与金属流动大体分为3个区域(见图6-1).
I区:难变形区,位于接触表面中心部位。由于受摩擦力影响最大,该区受到强烈的三向压应力作用,而且静水压力最高,变形最难发生。当摩擦阻力大到某一极值时,变形金属可能与工具接触表面出现黏结,不发生变形。若坯料为铸造状态,即使冷镦,该区金属的金相组织仍为粗大的铸造枝晶组织,硬度值最低,说明该区变形量很小。
II区:易变形区,基本上处于变形金属的芯部。与锻压力成45°角的附近区域,受三向压应力作用,处于最有利的变形部位,且离接触表面较远,摩擦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又称强变形区。热镦自由锻和胎模锻时此区最易发生再结晶,冷镦后此区的硬度值最高。
II区:自由变形区,靠近变形金属的侧面而处于II区以外的区域。此区由于不受摩擦影响以及处于易变形区的外围,所以变形较自由,其变形量较I区大,但比II区小。该区由于侧表面自由变形的结果,使该区受压缩后易形成凸鼓形,鼓形的出现标志着镦粗时产生了不均匀变形。此区为轴向受压而正弦向、径向受拉应力,拉应力的存在是镦粗成鼓形后产生纵向裂纹的原因。
2 镦粗力的计算和镦粗的分类
用液压机镦粗时,锭坯高度应比液压机最大空间小50mm.若用锻锤镦粗,为了充分发挥锻锤的能力,锭坯高度应用锻锤最大行程的75%.在所有锻造设备中,镦粗所需要的力量最大,镦粗力P(N)的大小由下式决定:
P=CσbF
式中
C--材料变形时的约束系数,由坯料和工具的几何形状以及摩擦条件决定,当摩擦系数为0.5时,C值由表6-1确定;
σb-材料在变形温度下的强度极限,MPa;
F-坯料与工具的接触面积,mm2.
表6-1 材料变形时的约束系数 | ||
变形方式 | 约束系数C值 | 说明 |
圆柱体镦粗 | 1+D/6H | D,H分别为镦粗终了时锻件的直径和高度 |
长方体镦粗 | 1.15(1+a(3l-a)/12lH) | L,a,H分别表示镦粗后锻件的长、宽、高 |
平砧拔长 | 1.15(1+l0/6h) | L0为坯料送进量;h为锻件高度 |
型砧拔长 | 1+l0/3d | L0为坯料送进量;d为锻件直径 |
任何镦粗时,毛坯的平均直径(见图6-2(a)))为:
镦粗的锻造比用镦粗后的面积Fn和镦粗前的面积Fn-1之比来计算:
Y=Fn/Fn-1
镦粗时的变形程度为:
ε=(h0-h)/h0=∆h/h0×100%
真实主应变为:
e=1n (h0/h)=-ln(1-ε)
当h0/h<1.2或ε<20%时,就工程实用来说,取e=ε已足够精确,误差不超过10%.在此种情况下,转移的体积可用下式来计算:
Vo=V(∆h/h0)
式中
D-镦粗毛坯的体积。
镦粗带尾柄的毛坯(见图6-2(b))是为了下道工序拔长。镦粗后毛坯端面呈凸起形,可避免在拔长时形成凹陷的端面。垫环上镦粗(见图6-2-2(c))用于制造圆盘或其他带有直径不
大但有较高台阶的锻件毛坯。由于原始毛坯直径与锻件台阶部分直径相差太大,所以不宜由毛坯一端拔出台阶部分。垫环内表面斜度一般为5°~7°.仅一个凸起部分的锻件采用一个垫环。
环中镦粗(见图6-2(d))用于带头的杆形锻件,此时原始毛坯直径可以选得比环的内孔略小些(见图6-2(c)),也可以预先把毛坯拔至杆部直径。
对于钛合金镦粗,原始毛坯的高度仍不应大于其直径的2.5倍。若ho≥2.5d,毛坯会出现弯曲,而消除弯曲又需增加补充工序。
为了纠正镦粗后锻件侧表面上的鼓肚,需要采用滚圆工序修整。滚圆可以在平砧或半圆弧砧块上进行。
亿沐鑫新材料公司产品分类:钛棒、钛管、钛板、钛阳极、钛箔钛带、钛法兰、钛丝、钛靶材、钛设备、钛饼钛环、钛标准件、钛加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