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偏析
钛锭内部各部分化学成分不均匀或甚至含有夹杂物的现象称为偏析,它往往导致钛材力学性能不均匀。在偏析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使钛锭报废或者必须再次熔铸处理。偏析是在钛锭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了解结晶与偏析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熔炼工艺参数,以控制结晶条件,减少偏析程度是很重要的操作事项。
偏析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区域偏析或宏观偏析,经过酸浸蚀后用肉眼可见;另一类是微观偏析或显微偏析,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它们都可以归纳为化学成分偏析。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都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的,不同时刻析出不同成分的固体。由于固态物质扩散很慢,结果造成溶质在凝固过程中的重新分配而形成偏析。偏析的大小与溶质在固液相中的分配有关。而这个平衡分配常数K.直接受到物质凝固速度的影响,并随着温度不同而异。
K0是指平衡时固液两相中溶质浓度比,有:
K0=Cs(溶质在固相中的浓度)/C1(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1-1)
Ko=a(举质K.也称为偏析度。Ko>1称为正偏析;K.<1称为负偏析。而偏析系数为1-K.=(C1-Cs)/C1,偏析系数越大,偏析程度越大。不同元素在钛中的溶解度不一样,溶解度大的元素偏析小,溶解度小的元素偏析大。
钛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过程的凝固属于标准凝固,定向(顺序)凝固的过程达不到平衡态。在非平衡态下凝固过程会产生偏析,凝固后各成分浓度是不均匀的。一个(钛)合金棒料顺序凝固的成分变化如图1-16所示。图中c.为理论含量。这种长距离呈规律性的变化称为区域偏析。钛合金锭有偏析,纯钛锭也有偏析。可把工业级纯钛锭视为含杂质的(合金成分少的)钛合金,因而也可以使钛锭中杂质分布不均。
在钛合金的熔炼中,当添加的合金组元与钛的熔点和密度相差悬殊时也易发生偏析。钛合金添加元素分类及主要性质见表1-2.
2 收缩
金属液在冷凝过程中伴随着体积的收缩,此种现象存在于从液态到固态、从高温到低温的整个熔炼过程中。收缩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收缩,在钛锭中表现为冒口处的缩孔;另一种是分散收缩,即为钛锭中的微缩孔,称为疏松。缩孔和疏松的存在会影响铸锭质量,降低产品成材率。
实践中为了消除或减少缩孔,常常在熔炼后期采用补缩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