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模锻时,由于工艺过程采用组合形式较多,金属变形方式也不相同,因此,试图用一个公式准确地计算出所需设备的吨位尚有困难。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参照以下方法进行估算。带毛边的合模锻造时,锻锤落下部分质量G(kg)按下式计算:G=KF式中F-锻件的投影面积,c㎡;K-影响金属流动的系数,通常为5~10.对于简单形状锻件,取5、6
锻棒组织的不均匀和力学性能的波动,主要是加工方法本身决定的,但工艺、操作如果得当,这种情况可得到明显的改善。钛合金棒材锻造温度从开坯到成品,必须逐渐由高到低,特别是成品锻造前的两次加热,更应严格控制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同时也要控制好终锻温度,变形要均匀,速度要适中。从铸锭到成品棒材或锻坯,其锻造过
钛及钛合金的变形抗力大小取决于合金成分、变形温度、变形量及变形速度。在锻造温度范围内,除TAO、TA1、TA2、TA3、TC1、TC2等合金变形抗力大致相当于碳素结构钢外,其余合金变形抗力大致相当于耐热合金钢。钛及钛合金的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而急剧提高,如图6-19~图6-22所示。变形速度增加,变形抗力也增
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采用专用工具(胎模)生产锻件的一种方法。胎模锻工艺是在自由锻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在某些方面(例如,需使用专用模具、锻件结构要素、金属流动方式等)已和普通模锻工艺接近。因此,与自由锻比较,胎模锻的优点是:可生产形状复杂的锻件,锻件的尺寸精度比自由锻件高,变形较均匀、流线分布较
将坯料弯曲成所要求的形状的锻造工序称为弯曲。常用于各种弯轴类锻件。在毛坯的弯曲过程中,其弯曲区的内侧受压缩,可能形成折叠缺陷;外侧受拉伸容易产生裂纹。弯曲后毛坯横截面形状的变化如图6-9所示。在弯曲区内,伴随发生毛坯横截面形状的畸变和弯曲区域面积的减小,长度稍微增大。弯曲半径越小,弯曲角度越大,上
扩孔是使空心坯料壁厚减小而内径、外径增加的锻造工序,分为有冲头扩孔(见图6-6)和马架上扩孔(见图6-7)两种。扩孔时,环的高度增加不大,主要是直径不断增大,金属的变形情况与拔长相同,是拔长的一种变相工序。1 冲头扩孔冲头扩孔时坯料上端面略有拉缩现象,因此扩孔前坯料高度H.应为1.05H(H为锻件高度)。为了防止